Share/Save/Bookmark
文章字級調整:

2009年9月22日

【書評】失控的邏輯課

http://ivan1119.blogspot.com/2009/09/blog-post_22.html

失控的邏輯課

在幾個月前買了這本眾家網友推荐閱讀的書「失控的邏輯課」,花了一個美好的週末斷斷續續看完了。

讀前很興奮,讀時很迷惘、讀後很氣憤,這三個階段就是我對這本書的感覺,說是世紀大騙局也不為過,因為連紐約時報都跟著一起騙。

《作者簡介》
威爾.拉凡德 Will Lavender

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威爾當地一間地區學院任教,教授文學與寫作。他擁有巴爾德大學的創意寫作碩士,曾在許多小型刊物上發表短篇小說,《失控的邏輯課》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。

以下是博客來的簡介 (原文):

新的學期即將展開,溫徹斯特大學的學生們陸續上網選課,在各式各樣的學科課目中,「邏輯與理性」這門選修課顯得相當與眾不同──沒有課程大綱、沒有講義也沒有課本,連授課的威廉斯教授也同樣神祕兮兮,網路上不見他的研究教學成果甚至個人照。這究竟會是艱澀難懂的一門課,還是所謂的營養學分呢?

第一堂課裡,威廉斯教授只花了十分鐘說明,這學期他只出一道習題、一件發生在未來的謀殺案──有個名叫波麗的女孩,高中歡送晚會結束後回到家,隔天便不見人影。波麗究竟跑哪去了?

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,學生們要好好運用威廉斯教授在課堂上或email寄送的各種線索提示,查出波麗的下落,如果沒有在學期結束前找到她的話,不僅這堂課會被當,波麗也將遭到殺害!

學生們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,這似乎並非一道虛擬的邏輯習題,為何教授給的線索竟與二十年前小鎮上發生過的綁架案如此相似?這與威廉斯教授不為人知的過去是否有關?這門邏輯課最後會不會走向無法收拾的失控狀態?

這究竟只是一堂單純的邏輯課,還是一場玩命遊戲?

從書名到簡介裡的「邏輯與理性」選修課,一再的向大家透露,這是一本邏輯推理書籍。

你努力的依照書中教授給的線索推論,結局揭曉後,才發覺原來和邏輯一點關係也沒有,這就是一場類似"瞞天過海"電影橋段的世紀大騙局而已。

一切都是假的,只是為了實驗米爾格蘭的「旁觀者效應」,也就是測驗對權威的服從性,威廉斯理所當然不是真的教授,這只是一個實驗而已,卻打著邏輯推理的招牌來行銷,真是夠了。

這本書竟然連讀者也騙,看完後你會覺得成為了書中實驗的「受試者」一員,因為在一開始誤以為這本書是探究邏輯推理時,就已經落入了作者的陷阱當中。

其實你騙的高明就算了,事實是當知道結局時,會認為花費了很多寶貴時間在這本無意義的書上,並沒有學習到什麼邏輯推論上的新想法,而僅是知道自己間接成為了「受試者」的荒謬。

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並不是作者,而是名人和報章對這本書的短書評,擷取部份如下:

◆【林書宇(電影《九降風》導演)】在閱讀的過程中,我如同《失控的邏輯課》小說裡的學生一樣,面對老師的假設題,雖知一切都是虛構,卻還是深深地入迷,仔細地觀察每一個細節,推敲每一條線索,迫不及待,想在謎底揭曉前,解答出一切的真相。

林書宇真棒,完全造假亦沒有結局的線索,竟然可以解讀出真相,你不應該只當導演而已。

◆【華爾街日報】本書等於是一個懸疑大師哈蘭.科本,再加上一個後現代大師保羅.奧斯特……就算翻完最後一頁,小說終章揭示的真相與弦外之音,仍持續在讀者的心中激盪不已。

是激盪不已沒錯,在翻完最後一頁後很想買一份華爾街日報,然後撕碎它。

◆【紐約時報】假如能不先偷翻看最後一章而破解這門邏輯課,理所當然該給你一個A!

最扯的是紐約時報,和邏輯推論一點關係也沒有,也可以騙你說:解出來理所當然給你一個A!

這樣的書反映在紐約時報的讀者群是這樣的結果:「★處女作即登紐約時報小說類排行榜32名」。這是紐約時報和作者一起欺騙讀者換來的結果。

在博客來的原文裡也有其他的短評,看完就知道這些人有在刻意避免用到邏輯這個字眼,我肯定他們知道這跟邏輯一點關係也沒有,亂寫推薦語只會傷害到自己的風評。

那上述我羅列出來的這些人,他們是怎麼想的?

有一個20美元和1美元的心理學實驗,可以拿來對照,以上這些人是得到一種對結果不滿的認知失調症 。《請看:高學歷、高社經地位、愛面子的人的致命傷——認知失調(Cognitive Dissonance)

這些寫推薦書評的人就好像是拿1美元做實驗的人一樣,因他們被邀請寫書評,面子上怎麼說也要討好一下作者,結果就是這樣,一點格調也沒有。(包括所有寫書評和沒寫書評的推薦者,尤其網路上一篇篇的廢文推薦書評,拉不下臉而已吧)

我已經算是客氣了,看看這個人寫的 我看《失控的邏輯課》,簡直批的一文不值,我會寫這個書評也是因為一直聽到身邊和網路上的朋友,抱怨這本書有多浪費時間,挑起了我遺忘的怒火。

結論

本書宣傳說要根據教授給的線索來推理,但教授的線索本身就是一個假的訊息,這本書要是不以推理來行銷的話,我是不會覺得太反感的,行銷時就已經開始欺騙讀者,我不認為這樣的成功值得大書特書。

知道這個米爾格蘭實驗的人,會認為這書沒有閱讀的價值(看到一半就會發現了),不懂的人就認為著實是在騙人買書,不過在書商的眼裡,只要操作成功就是好書,我只能自嘆知識太淺薄,被騙活該。

只要是書就一定有它的存在價值,只是這個價值我認為太薄弱了一點,不值得花錢去購買。

另外,讀到一半時還有一件事讓我感到非常不舒服。

不管是什麼書都會有一定的敘事筆法,尤其主打邏輯推理的小說更應該如此,讓讀者思緒清晰的融入情境當中,是一本邏輯推理書要能成功打動人心的重要元素之一,同時也代表著作者的個人風格。

當一本書使用了3~4種不同的敘事方式來講述同一件事時,會讓人覺得很混亂,思緒一直要重新建構,只覺得作者不想讓你好好讀下去,看到一半我只想快點把它看完,也不想去記什麼線索了。

用這樣的方式讓讀者感到混亂,而無法好好的去思考推理這件事,作者是成功了,但若要以邏輯推理書來檢視,這本書是徹底的失敗之作。

 

2009.09.22

10 意見:

Unknown 提到...

書評...不意外...
想當出去書店看到《丈量世界》這本書的時候
也被他滿滿的名人推薦給吸引了...
@@~

作者回覆
有時候根本沒看到書就寫了...
愛面子心態
不然就是...怎麼可以輸別人
他們都寫了...
就算沒看完也硬要擠出幾句話來

話說回來...
看完還可以寫出這樣的推薦書評
就真的令人不敢恭維了 (2009年9月23日 下午3:20)

匿名 提到...

您好!實在找不到與您連絡的方式!我是北縣一家育幼院的老師,想請問籃協是否有願意當義工的教練呢?若有可否麻煩mail給我:loverechin@anet.net.tw 麻煩您了!!不好意思!

作者回覆
奇怪??

我這邊沒有寫籃球的事啊, 你怎麼會到這邊來留言呢?

我有籃球的部落格啊...

而且...籃協關我什麼事?

我不是籃協的工作人員, 也沒有和籃協有業務上的交流...你是不是找錯人了啊? (2009年9月24日 晚上9:46)

匿名 提到...

那非常不好意思,因在籃協上看到相關部落格,造成你的不便,請見諒。

作者回覆
原來你指的是少年籃球協會啊
你應該是看到那篇我同意給他們轉載的文章吧

關於免費的小學義務教練
我這邊是沒有這樣的訊息

你應該去詢問少年籃球協會才比較有幫助 (2009年9月25日 晚上8:15)

匿名 提到...

謝謝你提供的資訊:)

作者回覆
喔~~你是樓上那位或是看到書評?
不重要...

不客氣 (2009年9月27日 下午1:10)

發表意見區

感謝您的分享,有空多來走走。